提起“工匠”,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也可能是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还可能是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而在每位中职教师的心里,也都有一位“工匠”,他们也在用“工匠精神”引领着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前行。在他们眼里,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教学的精益求精、对知识的一丝不苟、对娴熟技能的孜孜追求,他们心无旁骛,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将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
在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的焊接技术专业实训室里,在火光四射中的一个忙碌的身影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那种在这个时代日渐稀缺的“工匠精神”。
【人物简介】
赵志强,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焊接技术专业教师,从教十一年,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骨干教师,吴江区焊接技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苏州市金牌员工,苏州市教师技能标兵,苏州市状元大赛焊接技术赛项裁判员,江苏省优秀教练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焊接技术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故事一】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
赵志强老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虽然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他已经有着两年多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但面对教学,他没有把这些当成老本,对专业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从未放松。俗话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拥有一桶水”。赵老师却要求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是一桶常换常新的水。为此,他坚持不断学习焊接新技术,每年研习两种以上新材料的焊接方法到精通的地步。每一种材料,不同的厚度、不同的焊接位置,上千条的操作规程,赵老师要逐条学习,逐条演练,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记得一次技能大赛课题考到12CrMoV和0CrNi管材异种钢焊接,这个课题是一个新课题,异种钢的焊接对工艺参数要求比较苛刻,需要兼顾两种材料的工艺特点,赵老师整整两天两夜泡在实训室里,全身心投入到查资料、研究原理、分析参数的工作中,连续两晚加班到了凌晨,最终终于攻克难题,彻底掌握了12CrMoV和0CrNi管材异种钢焊接的操作规程及焊接要领。赵老师还经常为技术上的疑点走访企业,向行业专家请教,积极参加行业新技术培训,让自己的业务水平跟上行业的发展。用赵老师的话说就是:“只有老师冲在了前面,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过时,不落伍。”
【故事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除了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外,赵志强老师还主动挑起了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的重担。每年11月份的市赛,来年1月份的省赛、5月份的国赛是一个周期,基本覆盖了整一年。参赛学生一届又一届更换,大赛规程及标准一次又一次更新,不同级别的比赛,焊接材料及技术标准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级别的比赛,每年标准和要求也会随焊接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程度的变更。赵老师在指导学生训练前,总是要先把自己练出来。是比赛就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赵老师和他的学生每次在比赛前都要先将比赛规程吃透,自己反复演练,编排出最科学省时的工作流程,让单位时间内工作效率达到最高。
他结合自身体验,将工作流程的各环节都设定好时间,用时精确到秒,认真揣摩每个动作要领,力争做到准确而有效。他对技术的要求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细节。他要求学生们进行焊接操作时,对每个焊接工艺参数都要仔细分析。例如去年江苏省技能大赛焊接技术赛项学生竞赛的课题之一是“管板5FG氩弧焊打底、焊条焊盖面”,这种位置的焊接对学生来说操作难度较大,对工艺要求高,尤其是焊条焊盖面,既要达到规定的焊条尺寸又要使焊缝达到一定的圆度。他带领学生经过无数次试验,最终找到了最适合的工艺参数和最快捷的工艺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他对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在焊接技术实训室里,赵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迅速而准确地掌握焊接技能,从臂部到手部,从身体到视线,每个细节都一遍遍地强调、示范、训练着;在焊接工位里,赵老师一条条地讲解各种焊接位置的操作要领及各种材料焊接的工艺规程。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板材和管材各种位置的焊接方法的训练,都是精雕细琢的创作。他一直跟学生强调:“这是职业道德。”所以用人单位在看到学生有这样的操作习惯时,都暗暗地为学生们拥有这样一丝不苟的严师翘起敬佩的大拇指。
经赵老师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焊接方法,过程流畅,动作规范,焊缝成型好,内部质量高。他和他的学生连续六年代表苏州市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年年载誉而归。共计49人次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其中学生1人获江苏省一等奖、2人获江苏省二等奖、3人获江苏省三等奖、6人获苏州市一等奖等。赵老师本人参加技能大赛获江苏省一等奖(第一名)1次,江苏省二等奖3次,并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练员”、“苏州市教师技能标兵” 、“苏州市金牌员工”等荣誉称号。
【故事三】精湛技能的执着追求
精湛娴熟的技能是中职学生的立足之本。因为明确这一点,赵老师在技能训练和教学上狠下功夫。技能大赛中焊接技术比赛要在210分钟内完成四个项目,每个项目有十几个参数,十几个步骤,这些数据已深深地印在赵老师脑海里,他能脱口而出。而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没有捷径,只能通过苦练达到熟练。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师生都不会忘记:严冬的早晨,在学校的焊接技术实训基地,赵老师很早就带领备战技能大赛学生们开始了一天的训练,直到晚上8:30学校晚自习下课才结束训练;高温的盛夏,焊接车间,火星子乱蹦,烟雾弥漫,刺鼻呛人,赵老师和学生们穿着近十斤重的装备,每一轮训练下来,全身都得湿透,脱下的工作服都能拧出汗来,这样的情况每个参赛的学生都习以为常。15级学生曹福润在2017年的江苏省技能大赛焊接技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保送本科院校的资格。当问他在苦练技能的日子里是否动摇过时,他感慨地说:“我们坚持的毅力更多来自于始终站在我们身边的老师。我们知道所有的苦老师都吃过,所有的要求都是他用自己的实践摸索出来的。他不仅耐心地指导我们每个动作,讲解每个原理,还关心我们的饮食起居,思想动态,甚至为我们准备感冒药……赵老师基本上从早到晚全程都和我们在一起,敬业的老师给了我无穷的动力,也正是因为有了那段难忘的拼搏岁月,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
天道酬勤,娴熟的技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为学生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程。2015年苏州市人社局举办的“苏州市第二届状元技能大赛”中,赵老师的三位学生全部进入前六名,其中刘体运同学获得第一名,学校获得了“苏州市高技能人才贡献奖”。通过大赛,也让很多企业重新认识了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生。
【结语】
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他始终在跟自己较劲,奔跑在追求极致的路上。他凭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诠释着一位中职教师的“工匠精神”。
- 上一篇:专家引领,未来可期
- 下一篇: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志凯老师